颅咽管瘤是一种起源于颅咽管残余组织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症状。
颅咽管瘤与胚胎期颅咽管残留组织异常增生有关。这类肿瘤生长缓慢,但可能压迫周围重要结构如垂体、视交叉和下丘脑。部分病例存在CTNNB1基因突变,提示与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相关。肿瘤囊性成分常含胆固醇结晶,实性部分可见钙化灶。
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视交叉受压会导致双颞侧偏盲,垂体受压可引起生长迟缓、尿崩症等内分泌紊乱。儿童患者多见发育停滞,成人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肿瘤增大可导致脑积水,引发意识障碍。
头颅CT可显示鞍区钙化灶和囊变,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内分泌检查可发现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等垂体激素异常。视力视野检查有助于评估视路受损程度。部分病例需进行脑脊液检查排除其他病变。
手术全切除是首选方案,常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对于难以全切病例,术后可辅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内分泌缺陷需长期激素替代,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尿崩症患者需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症状。
全切除患者10年生存率较高,但需终身随访内分泌功能。术后每3-6个月需复查MRI监测复发,每年评估生长发育指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影像学变化。日常注意保持均衡营养,适量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出现头痛加重或视力变化需及时就诊。家属应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协助患者规范用药并记录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