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容易咳嗽可能与季节变化、空气干燥、过敏原增多、呼吸道感染概率上升等因素有关。咳嗽是呼吸道对刺激的防御反应,秋季常见诱因主要有冷空气刺激、过敏性鼻炎发作、感冒病毒活跃、慢性呼吸道疾病复发、室内外温差过大等。
秋季气温骤降时,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可能导致痉挛性咳嗽。这类咳嗽多为干咳无痰,外出佩戴口罩可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有哮喘病史者更需注意颈部保暖,必要时遵医嘱携带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应急药物。
秋季蒿草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浓度升高,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呛咳伴鼻痒打喷嚏,需检测过敏原并减少接触。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症状,严重者需进行脱敏治疗。
秋季温差大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更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初期表现为咽干痒伴刺激性咳嗽,后期可能出现咳黄痰。确诊病毒感染后可遵医嘱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同时需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患者秋季易因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咳嗽加重,多伴有胸闷气促。这类患者需提前接种流感疫苗,规范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维持治疗药物,避免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体。
秋季空气湿度降低会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纤毛运动能力减弱引发防御性咳嗽。建议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适量饮用罗汉果茶或蜂蜜水润喉,但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饮品。
秋季预防咳嗽需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过敏人群减少清晨外出,定期清洗空调滤网。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出现血痰或呼吸困难,应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排除肺炎等疾病。日常可多食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