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积水可能由遗传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异常积聚,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张的病理状态。
部分婴儿脑积水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X染色体连锁性脑积水综合征。这类患儿常伴有导水管狭窄等结构异常,表现为头围快速增长、前囟膨隆。需通过头颅超声或核磁共振确诊,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主,术后需定期复查分流管功能。
中脑导水管狭窄、Dandy-Walker畸形等先天畸形会阻碍脑脊液循环。患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通过产前超声可发现侧脑室增宽。轻症可观察随访,严重者需行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术后需监测神经发育状况。
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是常见诱因,血液堵塞蛛网膜颗粒影响脑脊液吸收。临床可见肌张力异常、呼吸暂停等表现,头颅CT显示脑室扩大伴出血灶。急性期可进行脑室穿刺引流,后期根据情况选择分流手术,同时需营养神经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或TORCH感染会导致蛛网膜粘连,干扰脑脊液回流通路。患儿多有发热、惊厥病史,脑脊液检查可见炎性改变。除抗感染治疗外,严重病例需行脑室镜下粘连松解术,并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
后颅窝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可压迫第四脑室引发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头围增大伴视乳头水肿,增强MRI能明确肿瘤位置。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并行临时脑室外引流,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放化疗方案。
家长发现婴儿头围增长过快、前囟张力增高或出现嗜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头部外伤,按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发育指标。母乳喂养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避免感染因素诱发脑积水。术后患儿需避免剧烈晃动头部,观察有无呕吐、烦躁等分流管功能障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