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按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三类,分别对应3周内、3-8周及超过8周的咳嗽症状。
急性咳嗽通常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性干咳或少量白痰,常伴随鼻塞、咽痛等感冒症状。细菌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吸入刺激性气体等也可能导致此类咳嗽。多数患者通过休息、多饮水及对症治疗可在1-2周缓解,若出现黄脓痰或发热需警惕细菌感染。
亚急性咳嗽多见于感染后咳嗽,病原体清除后气道高反应性持续存在,表现为阵发性干咳且夜间加重。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早期、胃食管反流等疾病也可能在此阶段显现特征。建议完善胸片检查排除肺部病变,必要时进行肺功能或24小时食管pH监测。
慢性咳嗽常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特征为持续性干咳超过8周且常规治疗无效。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可能出现咳大量脓痰。需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痰细胞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长期吸烟者还需警惕肺癌可能。
咳嗽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冷空气及油烟刺激。急性期可饮用蜂蜜水缓解咽部不适,慢性咳嗽患者建议记录咳嗽日记帮助诊断。若咳嗽伴随咯血、消瘦、胸痛或呼吸困难,或规范治疗2周无改善,需及时进行胸部CT等深入检查。日常注意增强体质锻炼,过敏体质者需做好环境过敏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