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免疫治疗方法总体安全,但需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进行,主要风险包括局部过敏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诱发哮喘发作、长期疗效个体差异等。
皮下免疫治疗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瘙痒,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严重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
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荨麻疹或过敏性休克,治疗前需备好肾上腺素笔,相关药物包括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苯海拉明。
免疫治疗初期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需同步使用控制药物如布地奈德、沙美特罗、孟鲁司特,肺功能下降超过15%时应暂停治疗。
对尘螨过敏者有效率较高,花粉过敏者可能需要3-5年持续治疗,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调整方案如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和IgE水平,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出现胸闷气促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