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可能由外伤、肺部疾病、医源性操作、自发性因素等原因引起。主要有胸部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大疱破裂、机械通气并发症等因素。
肋骨骨折或尖锐物体刺伤可导致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腔形成气胸。患者常伴随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伤处可见皮下气肿。需立即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手术修补肺组织。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氨甲环酸注射液、布洛芬缓释胶囊。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肺气肿,肺泡壁破坏融合成肺大疱。剧烈咳嗽或用力时大疱破裂引发气胸,表现为突发胸痛伴喘息加重。治疗需结合氧疗和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茶碱缓释片。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形成肺空洞,病灶侵蚀胸膜时可造成气胸。患者多有低热盗汗史,胸片显示肺部浸润影。需规范抗结核治疗,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胸腔引流。
先天性或获得性肺大疱在气压变化时易破裂,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典型表现为运动后突发刀割样胸痛,X线可见肺压缩带。少量气胸可观察,大量需穿刺抽气,反复发作者可行胸腔镜手术。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气道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肺泡破裂,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血氧饱和度骤降、气道峰压升高。需调整通气参数,必要时行胸腔引流,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气胸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乘坐飞机,戒烟并预防呼吸道感染。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等。若出现胸闷加重或口唇发绀,须立即就医处理。定期复查胸片监测肺复张情况,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警惕对侧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