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不建议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轮状病毒属于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或耐药性。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主要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引发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无法抑制病毒复制或缩短病程。临床治疗以补液、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为主,如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对于重症患儿,需静脉补液并监测酸碱平衡。
极少数情况下,若轮状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性肠炎,需通过粪便培养确诊后,才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但单纯轮状病毒性肠炎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腹泻,延长病毒排出时间。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需注重手卫生、饮食清洁及疫苗接种。患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或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渗透性腹泻。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