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主要参与骨骼牙齿形成、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血液凝固等生理功能。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约99%的钙储存在骨骼中。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儿童青少年时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佝偻病。成年人缺钙可能引发骨软化症。老年人钙缺乏会加速骨质流失。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神经信号传导至肌肉时,钙离子从肌浆网释放,触发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引起肌肉收缩。缺钙可能导致肌肉痉挛、抽筋和肌张力异常。严重缺钙时可能出现手足搐搦。
钙参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钙离子在突触传递中促进神经递质释放,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钙水平异常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感觉异常、反射亢进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状。
钙是凝血因子IV,参与凝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钙离子与凝血酶原激活物结合,促进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缺钙可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但血液中钙浓度通常保持稳定,不受饮食摄入短期波动影响。
钙还参与细胞信号传导、激素分泌、酶活性调节等生理过程。细胞内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调控多种细胞功能。钙与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共同维持钙磷代谢平衡。此外,钙可能对血压调节和结肠健康有一定影响。
建议通过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获取充足的钙。不同年龄段对钙的需求量不同,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对钙的需求量相对较高。补钙需结合维生素D以促进吸收,过量补钙可能导致便秘等不良反应。有特殊健康状况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钙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