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砷的海产品在严格监管下可限量食用,砷污染风险主要与海产品种类、产地环境、加工方式、摄入频率等因素有关。
贝类及底栖鱼类更易富集砷,建议选择远洋鱼类如金枪鱼等砷含量较低的品种,避免长期大量食用牡蛎、蛤蜊等。
工业污染海域出产的海产品砷含量较高,购买时需查验产地检测报告,优先选择深海或清洁海域捕捞产品。
高温烹煮可降低部分无机砷含量,避免食用生腌或未彻底加热的贝类,加工时去除内脏等富集部位。
健康成人每周建议不超过2-3次海产品摄入,孕妇儿童应进一步减少频次,避免与高砷饮用水同时摄入。
日常建议通过紫菜、海带等藻类补充矿物质,若出现恶心、皮肤角化等砷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食用海产品前可用清水浸泡2小时减少砷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