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的坚果可能影响身体健康,若误食少量且无不适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若出现明显症状需就医。发霉坚果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长期或大量摄入可能损害肝脏、胃肠等器官功能。
发霉坚果中的霉菌可能引发急性中毒反应,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通常在误食后短时间内出现。黄曲霉毒素耐高温且难以通过常规烹饪分解,摄入后可能增加肝脏代谢负担,长期接触可能诱发慢性肝损伤。部分人群对霉菌敏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或呼吸道刺激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霉变坚果可能携带剧毒霉菌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该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与肝癌发生存在明确关联。若误食霉变坚果后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毒物清除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日常储存坚果应置于阴凉干燥处,开封后建议密封冷藏并在保质期内食用。挑选时注意观察是否有霉斑、哈喇味等变质迹象,轻微变质的坚果即使去除霉变部分仍可能残留毒素,建议整颗丢弃。若误食霉变坚果,可适量饮水促进代谢并观察身体反应,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应直接就医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