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有肝脏损伤、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神经系统损害、免疫系统抑制等。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胃炎、高血压、脑萎缩等疾病。
酒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酒精性肝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肝脏损伤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癌,危及生命。戒酒是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措施。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饮酒后常见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长期饮酒还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包括戒酒、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硫糖铝混悬液等药物。
长期饮酒会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酒精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过量饮酒还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控制饮酒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已患病者应严格戒酒。
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酒精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戒酒后部分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恢复,但严重损伤可能不可逆。使用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有助于神经修复。
酒精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风险。长期饮酒者更容易患肺炎、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伤口愈合速度也较慢。免疫系统抑制还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概率。增强免疫力需要戒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多方面措施。
为减少酒精危害,建议控制饮酒量或戒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肝脏修复和免疫力提升。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酒精相关疾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减轻酒精对身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