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后不能狂喝水,建议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大量快速饮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或胃肠不适,运动后补水需遵循渐进原则。
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汗液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快速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导致低钠血症,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抽搐。一次性超过1000毫升的饮水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胃肠突然承受大量液体刺激易引发腹胀、呕吐。劳动后30分钟内应分次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水温保持在15-22摄氏度更利于吸收,可搭配含钠钾的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特殊情况下如高温作业持续4小时以上,每小时失水量超过1500毫升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口服补液盐方案。心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限制单次饮水量,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含糖饮料。若劳动后出现头痛、肌肉痉挛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停止饮水并就医。
劳动后补水需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为理想状态。日常可增加西瓜、黄瓜等高水分食物摄入,避免酒精和咖啡因饮品。长时间劳动建议每15分钟补充100-150毫升水分,运动后2小时内总饮水量不宜超过体重流失量的1.5倍。出现持续口渴、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须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