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可能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等健康问题。缺铁的影响主要有铁缺乏性贫血、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生长发育迟缓、皮肤黏膜病变等。
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长期缺铁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可诱发贫血性心脏病。建议通过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补充,必要时需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铁剂。
铁元素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缺铁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儿童缺铁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出现学习能力下降。孕妇缺铁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风险。可适量食用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铁源,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
缺铁时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心脏需加快搏动以满足供氧需求。长期可能引起心悸、气短等代偿性症状,严重时导致心脏扩大。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闷,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就医。
儿童青少年缺铁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婴幼儿缺铁可能引起食欲减退、异食癖等表现。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血常规指标,可通过强化铁配方奶粉、蛋黄等食物预防。
缺铁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毛发易断,出现匙状甲等特征性改变。部分患者伴随口角炎、舌炎等黏膜病变。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加重铁流失。建议合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必要时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每周摄入适量动物血制品和瘦肉。素食者应增加维生素C摄入以提高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出现持续疲劳、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清铁蛋白。孕妇、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筛查铁营养状况,避免长期服用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