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等动物内脏、淋巴组织及腺体部位可能对身体有害,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病变肝脏、病变胰腺等。这些部位可能蓄积毒素或激素,食用不当可能引发中毒或代谢紊乱。
位于动物喉部气管两侧,含有大量甲状腺激素。误食可能导致心悸、多汗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新鲜甲状腺呈深红色肉质,烹饪前需彻底剔除。我国明确禁止销售含有甲状腺的肉类制品。
俗称小腰子,位于肾脏前端,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食用后可能引起血压骤升、头晕等肾上腺危象症状。正规屠宰时会摘除该腺体,但私宰肉可能残留。
呈灰白色颗粒状,多分布于动物颈部、腹股沟等处。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和代谢废物,煮沸也难以完全灭活。淋巴结肿大病变时更应避免食用。
当动物患有肝炎或寄生虫感染时,肝脏可能出现淤血、白斑等病变。此类肝脏可能残留重金属、兽药或寄生虫卵,正常烹饪无法完全消除风险。
发生炎症或坏死的胰腺组织可能释放消化酶,食用后可能引发腹痛腹泻。购买时应选择色泽均匀、无充血水肿的胰腺,烹饪前需充分清洗。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检疫合格的肉类,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动物特殊部位。处理生肉时需区分可食用肌肉组织与腺体器官,烹饪时保证中心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上持续2分钟。日常饮食应注意控制动物内脏摄入频率,每周不超过2次,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病患者更需谨慎。若误食可疑部位后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就医并保留剩余食物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