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破裂确实容易感染疾病。皮肤作为人体第一道屏障,破损后可能使病原体侵入,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
皮肤破损后,外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直接通过伤口进入皮下组织或血液循环。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能引发局部红肿、化脓或蜂窝织炎。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还可能引起破伤风、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感染。日常轻微擦伤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因继发感染导致伤口迁延不愈。
特殊情况下,皮肤破损还可能增加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皮肤破损后感染概率更高,且易发展为慢性溃疡。动物咬伤或接触污染水源的伤口,需警惕狂犬病、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轻微破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沾水或抓挠。若出现持续疼痛、渗液、发热等症状,或伤口周围出现红肿扩散、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对于深部创伤、动物咬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接种破伤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