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主要有炎性结节、肉芽肿性结节、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转移瘤等类型。
炎性结节通常由肺部感染引起,常见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这类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磨玻璃样阴影,可能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部分炎性结节可能自行吸收,但需定期复查确认消散情况。
肉芽肿性结节多与真菌感染、结核或结节病相关,CT可见钙化或卫星灶。患者可能出现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结核性肉芽肿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较长。
肺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肿瘤生长缓慢,CT显示边缘光滑无毛刺。多数无明显症状,偶见咯血或压迫性咳嗽。体积较小时可观察随访,若持续增大或引起症状,可考虑胸腔镜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原发性肺癌结节多呈分叶状或有毛刺征,可能伴随痰中带血、消瘦等症状。病理类型包括腺癌、鳞癌等,确诊需穿刺活检。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疗或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转移性肺结节常为多发,原发灶多见于乳腺、结直肠等部位。CT显示圆形边界清晰结节,需结合全身检查寻找原发肿瘤。治疗以控制原发癌为主,可联合化疗或局部消融,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分期。
发现肺结节后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定期进行低剂量CT随访。直径超过8毫米的结节或伴有危险特征者需及时胸外科就诊,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日常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但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气促。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等,限制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