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艾滋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要措施包括规范用药、定期监测、预防机会性感染及心理社会支持。
通过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将患者体内HIV病毒载量降至不可检测水平,是核心治疗目标。常用方案包含拉米夫定片、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和多替拉韦钠片三种药物联用,可阻断病毒复制关键环节。病毒持续抑制能降低传染风险,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需使CD4+T淋巴细胞计数恢复至每微升500个以上。免疫功能改善可减少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发生。临床常通过流式细胞术定期监测CD4水平,配合胸腺肽肠溶胶囊等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
长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核病等合并症概率。对已出现并发症者需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或伊曲康唑胶囊控制真菌感染。同时需管理药物性肝损伤、骨质疏松等治疗副作用。
通过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推荐高蛋白饮食配合维生素AD软胶囊补充营养,对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使用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疼痛。心理咨询可减轻病耻感及抑郁情绪。
持续病毒抑制使性传播概率趋近于零,母婴阻断成功率超过98%。对育龄期患者提供奈韦拉平混悬液等预防母婴传播药物,对暴露高风险人群推广暴露前预防用药方案。
艾滋病患者需终身规范服药,每日定时定量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自行减药或停药导致耐药。建议每3-6个月检测病毒载量和CD4水平,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预防感染。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减轻免疫负担。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或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医患协作可实现长期带病生存,接近正常人群预期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