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或猫伤到后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主要取决于伤口的暴露等级。皮肤无破损的接触无须接种,但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黏膜接触时需立即接种疫苗。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一级暴露指皮肤完好且无接触动物唾液的情况,如触摸动物但未被抓咬,此类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仅需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二级暴露指皮肤被轻咬或抓伤但无出血,或伤口已闭合但可能接触动物唾液,需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三级暴露包括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伴有出血,或破损皮肤黏膜被舔舐,除接种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特殊情况下需额外警惕。若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增强或抽搐,即使伤口轻微也应按三级暴露处理。伤口位于头面部或神经丰富区域时,因病毒传播速度快,需紧急就医并强化免疫。无法确认动物是否接种过疫苗的流浪猫狗造成的伤口,均应视为高风险暴露。
伤口处理与疫苗接种需同步进行。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可降低病毒载量。碘伏或酒精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缝合。疫苗接种应尽早开始,传统五针法或简化四针法均需按时完成全程接种。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常见反应。
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但暴露后规范处置可有效预防。除家养宠物定期免疫外,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若被咬伤后动物10日内死亡,需立即上报疾控部门并加强免疫。高危职业人群可提前接种暴露前预防疫苗。任何可疑暴露均建议咨询专业机构,不可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