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产后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手术止血、输血治疗。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产程延长、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因素有关。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胎盘剥离面血窦无法有效关闭,表现为阴道大量流血且子宫质地柔软。临床常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严重时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均可导致产后出血。胎盘剥离不全时,部分胎盘组织滞留宫腔会影响子宫收缩,出血常发生在产后30分钟内,可伴有血块排出。处理包括人工剥离胎盘、刮宫术,对于胎盘植入患者可能需要子宫切除术。米索前列醇片可用于帮助胎盘排出。
急产、手术助产或胎儿过大可能造成宫颈、阴道或会阴部裂伤,表现为持续性鲜红色血液流出且子宫收缩良好。需立即行裂伤缝合术,严重宫颈裂伤可能需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可降低感染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且血液不凝。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同时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这种情况属于产科急症需立即抢救。
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因不当牵拉脐带或按压宫底导致子宫内翻,引发剧烈腹痛和休克样表现。需立即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配合使用阿托品注射液缓解疼痛,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产妇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产后观察,注意会阴清洁和恶露情况。产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上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帮助恢复。出现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或出血量突然增加时需立即就医。哺乳有助于促进宫缩减少出血风险,建议坚持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