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脸型手术适合面部骨骼发育异常、轮廓比例失调或存在明显不对称的人群。主要有先天性下颌角肥大、颧骨过高、下巴后缩、面部外伤畸形、咬合功能异常合并面部畸形等情况。手术需在骨骼发育成熟后进行,通常建议18岁以上人群考虑。
先天性下颌角骨质过度发育会导致方形脸或梯形脸,可能伴随咀嚼肌代偿性肥大。通过下颌角截骨术可改善轮廓,术后需佩戴头套固定。存在双侧不对称者需配合三维成像设计个性化方案,术中需注意保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颧骨复合体突出可能形成菱形脸或中面部过宽,常与遗传相关。颧骨内推术可降低骨性凸度,术中需精确控制截骨量避免面部塌陷。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眶下神经麻木,需配合颧弓固定系统维持稳定性。
颏部发育不足导致侧面轮廓线条中断,可能伴随深覆合等咬合问题。颏成形术可通过截骨前移或假体植入改善,骨性手术需注意颏神经保护。假体植入需预防移位感染,术后需流质饮食避免早期受力。
面部骨折错位愈合可能导致轮廓不规则或功能障碍。需通过CT评估骨缺损情况,采用钛板复位或自体骨移植修复。手术时机建议在骨折后3-6个月进行,需同时处理可能存在的软组织瘢痕挛缩。
严重骨性错颌畸形可能伴随面部比例失调,如地包天导致凹面型。正颌手术需联合正畸治疗,通过LeFort截骨或矢状劈开术调整颌骨位置。术前需进行咬合关系分析,术后需颌间固定维持咬合稳定。
改脸型手术属于四级手术,需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由颌面外科专业团队操作。术前需完善三维CT及头影测量,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术后需严格遵循流质饮食、口腔护理及加压包扎要求,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内固定移位。恢复期可能出现暂时性感觉异常或肿胀,需定期复查评估骨愈合情况。非手术方式如注射填充仅能改善软组织轮廓,对骨性结构异常仍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