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检查通常适用于存在排尿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或下尿路症状的患者。主要有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多、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异常等情况需要评估。
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这类症状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相关。检查可明确膀胱储尿期与排尿期的压力变化,帮助区分逼尿肌过度活动或膀胱感觉过敏等病理状态。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尿动力学数据能为后续肉毒杆菌注射或骶神经调节等治疗提供依据。
压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鉴别病因。检查可量化腹压漏尿点压力,评估尿道闭合功能,明确是否合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混合型尿失禁患者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还能观察膀胱颈位置变化。检查结果对选择盆底肌训练、尿道中段悬吊术或抗胆碱能药物等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存在排尿踌躇、尿流中断、需要腹压辅助排尿的男性患者需要评估。尿动力学能检测膀胱出口梗阻程度,鉴别前列腺增生与逼尿肌收缩无力。通过压力-流率测定可计算梗阻指数,对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尤为重要。女性排尿困难患者则需排除膀胱颈硬化或尿道狭窄等病因。
超声提示残余尿量超过100毫升或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者需行该项检查。尿动力学可判断是逼尿肌收缩力减退还是膀胱出口梗阻导致的排空不全。糖尿病神经病变、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残余尿时,检查能明确神经支配异常的具体类型,指导间歇导尿或胆碱能药物使用。
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必须进行尿动力学评估。检查可确定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类型,预测上尿路损害风险。根据结果选择清洁间歇导尿、抗胆碱能药物或膀胱扩大术等治疗。定期复查能动态监测膀胱安全性容量与顺应性变化,预防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前应停用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检查当天需保持正常饮水量。存在急性尿路感染或严重心功能不全者需暂缓检查。检查后建议增加水分摄入预防尿路感染,出现持续血尿或发热需及时就医。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与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