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胸水可能由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渗出性胸水通常表现为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可通过胸腔穿刺抽液、抗感染治疗、利尿剂等方式治疗。
肺炎可能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加重,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至胸膜腔形成胸水。肺炎引起的渗出性胸水通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同时可配合胸腔穿刺引流。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时可引发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形成渗出性胸水。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治疗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必要时需行胸腔闭式引流。
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时,可破坏胸膜毛细血管屏障,导致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形成胸水。患者常伴有原发肿瘤症状及恶病质表现。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如顺铂注射液、吉非替尼片、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同时可进行胸腔灌注治疗。
心力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可使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导致液体渗出形成胸水。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治疗需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同时控制原发心脏病,必要时行胸腔穿刺缓解症状。
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使胸膜毛细血管滤过增加而形成胸水。患者多伴有腹水、下肢水肿等表现。治疗需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人血白蛋白等。
渗出性胸水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饮食上应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观察胸水变化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