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主要有周期性高热、全身疼痛、肝脾肿大、皮疹、出血倾向等。回归热可分为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两种类型,前者潜伏期较短,症状较重,后者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
回归热最典型的特点是周期性高热,体温可突然升至39-41摄氏度,持续3-7天后骤降至正常,间歇5-9天后再次发热,如此反复2-5次。发热期间患者常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患者在发热期会出现明显的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尤以腓肠肌压痛最为显著。疼痛程度剧烈,常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这种疼痛与螺旋体释放的内毒素刺激神经末梢有关,是回归热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以脾脏肿大更为明显。体检可触及肿大脾脏,质地较软,有压痛。肝脏亦可轻度肿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充血有关。
部分患者在发热期可出现玫瑰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皮疹呈淡红色,压之褪色,不痛不痒。皮疹可能与螺旋体血症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关。虱传回归热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
重症患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现。这与螺旋体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及生命。
回归热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和营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进行隔离治疗。预防回归热的关键是灭虱、防蜱,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