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哪些间接的途径会感染梅毒
病情描述:
梅毒感染途径主要有血液途径、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还有哪些间接的途径会感染梅毒?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感染,但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剃须刀、餐具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间接传播途径主要有共用注射器、纹身器具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母婴垂直传播、接触被污染的血液制品等。

    1、共用注射器

    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时,残留的微量血液可能含有病原体。吸毒人群因共用针具导致的交叉感染概率较高,建议戒毒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使用后锐器需立即放入防刺穿容器。

    2、纹身器具污染

    不规范的美容纹身操作中,被梅毒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色料容器若未彻底消毒,可能将病原体传递给下一位使用者。选择具有医疗资质的纹身机构,确保所有器械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出现不明皮疹或硬下疳时,应及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

    3、医务人员暴露

    医护人员在手术、注射等操作中,可能通过针刺伤接触患者血液。完整的皮肤接触不会传播,但新鲜伤口或黏膜暴露于含病原体的体液时存在风险。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排血,用碘伏消毒,并在24小时内预防性注射青霉素抗生素

    4、母婴垂直传播

    未经治疗的孕产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妊娠期常规筛查包含梅毒检测,阳性孕妇需接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母乳喂养一般不会传播,但乳头皲裂出血时需暂停哺乳。

    5、血液制品污染

    上世纪90年代前因检测技术局限,部分梅毒感染者曾通过输血传播。现代血站对献血者严格筛查梅毒抗体,所有血液制品需经过病原体灭活处理。凝血因子等血制品使用者应选择经病毒灭活工艺处理的产品。

    日常预防需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医疗机构需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处理被血液污染的织物时应戴手套。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应及时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规范治疗,所有性伴侣需同步筛查。保持单一性伴侣和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阻断主要传播途径。

相关文章
什么药能治好埃博拉病毒
目前没有确认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好埃博拉病毒,针对感染者只能采用抗病毒治疗以及对症和支持性治疗,主要以预防和控制出血、继发性感染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曾强调,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可安全用于人体的药剂,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目前治疗过程中,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并针对患者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使用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药物。若存在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抗炎、保肝、抗凝止血的药物实施对症治疗。
埃博拉会引起肺炎吗
埃博拉主要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一般不会引起肺炎。 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患者可出现发热、全身酸痛、肤色改变、呕吐、腹泻和出血症状,但不会出现肺部炎性感染症状。埃博拉病毒引起全身出血后,患者进入危重阶段,很快可能就会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流血不止导致的多器官衰竭。但整个病程发展中,患者不会有任何肺炎症状,例如咳嗽、咳痰等。
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症状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高热为其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系统不适、多脏器出血等症状。 当病毒通过皮肤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体内后,早期可出现局部淋巴结症状,体温问题会持续上升,并大于38.6℃,或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疼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严重者会伴有多器官不明原因出血,如咳血、便血、尿血等,或在发病2周内因中风、心肌梗塞或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导致患者死亡,此阶段死亡几率在50%左右。
埃博拉病毒能活多久
埃博拉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比如60℃存活数小时,100℃存活五分钟左右。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为单股复链RNA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不能生存,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比如在4℃的环境下,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存活1个月左右。如果在60℃的高温条件下,病毒仅能存活几小时,100℃高温则存活5分钟左右。 同时,埃博拉病毒对较多消毒剂较为敏感,如化学消毒剂、84消毒剂等,都可在短时间内消灭病毒。所以预防埃博拉病毒,可在病毒流行区,定期给予环境消毒。
埃博拉病毒能根治吗
埃博拉病毒可以治愈,但其治愈率较低,致死风险较高,治疗埃博拉病毒尽量以对症、补液、止血治疗和隔离为主。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在50%-90%左右,目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治疗,尚未被研究出来。现临床治疗埃博拉病毒需予以支持性治疗,比如及时给患者补液、对症用药、止血治疗等。但关于临床用药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具体治疗药物需以医生指导为主。 同时,由于埃博拉病毒传染性较强,治疗的同时需做好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给他人。建议通过免疫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降低传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