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渗性缺水与高渗性缺水的区别主要在于体液渗透压变化和钠离子浓度差异。等渗性缺水是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正常;高渗性缺水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升高。
等渗性缺水常见于急性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短时间内体液大量丢失的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口渴不明显、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治疗需快速补充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液,同时纠正原发疾病。高渗性缺水多见于饮水不足、高热大汗或尿崩症等水分过度流失的疾病。患者通常有明显口渴、烦躁、黏膜干燥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治疗以补充低渗溶液为主,如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需缓慢纠正避免脑水肿。
两种缺水状态均可导致循环血量不足,但高渗性缺水更易引发神经系统症状。临床需通过血钠检测区分,等渗性缺水血钠维持在135-145mmol/L正常范围,高渗性缺水则超过145mmol/L。补液治疗时需监测尿量、血压及电解质变化,避免快速补液引发心力衰竭。日常预防应注意根据环境温度和活动强度及时补充水分,腹泻或发热时需增加饮水量并适当补充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