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脂肪泻等症状。慢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道蛔虫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胆囊造影等方式确诊。
右上腹隐痛是慢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疼痛多位于右季肋区,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疼痛常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与胆囊收缩排空障碍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若合并感染需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
餐后腹胀与胆囊排空延迟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有关,尤其高脂饮食后症状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早饱感、胃部灼热,部分伴有肠鸣音亢进。建议采用低脂饮食,分次少量进食,必要时口服胰酶肠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助消化药物。
胆汁排泄不畅可刺激胃肠神经引发恶心呕吐,呕吐物常含胆汁成分。该症状多与急性发作相关,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稳定后可口服多潘立酮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同时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胆囊炎症影响胆汁规律排放时,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频繁嗳气、反酸等症状。此类患者易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需通过胆囊超声鉴别。治疗可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护胃药物,同时限制浓茶、咖啡摄入。
长期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粪便呈油脂状或漂浮水面,伴有营养不良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确诊需进行粪便脂肪定量检测,治疗需补充胰酶制剂如米曲菌胰酶片,并增加中链甘油三酯饮食,严重者需注射维生素A/D注射液。
慢性胆囊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每日食用油量控制在20克以内,优先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胆汁排泄。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壁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黄疸需立即就医。注意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服用消炎镇痛药加重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