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膜壳绦虫病是由微小膜壳绦虫寄生人体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肛门瘙痒等。短膜壳绦虫病可能由误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触受污染的环境、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因素引起。
腹痛是短膜壳绦虫病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虫体吸附肠黏膜导致机械性损伤或虫体代谢产物刺激有关。腹痛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恶心或腹胀感。
腹泻通常为间歇性稀便或水样便,可能因虫体干扰肠道正常吸收功能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所致。少数患者粪便中可见白色节片,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腹泻症状可能持续数周,也可能反复发作。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明显下降或厌食,与虫体消耗宿主营养、释放毒素影响消化功能有关。长期食欲减退可导致营养不良,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对特定食物的厌恶感。
由于虫体竞争性摄取肠道营养,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尤其在未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情况下。儿童患者体重下降可能更为明显,可能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虫体节片或虫卵排出时可刺激肛周皮肤,引发局部瘙痒感,夜间可能加重。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儿童患者可能因瘙痒出现烦躁不安或睡眠障碍,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肛周是否有异常。
短膜壳绦虫病患者应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彻底洗手,避免生食或饮用未经煮沸的水。家庭成员应同时进行检查,感染者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日常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毒衣物和床上用品。出现持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导致治疗不彻底或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