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可通过控制食材搭配、调整烹饪方式、注意食用量、选择健康蘸料等方式实现健康烹饪。粽子的健康程度主要与糯米比例、馅料选择、烹饪时间、调味方式等因素有关。
减少糯米比例,增加杂粮如糙米、燕麦等,馅料选择瘦肉、菌菇、低糖豆沙,避免高脂高盐馅料。糯米与杂粮比例建议1:1,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传统水煮法优于油炸,煮沸后转中小火慢煮2-3小时,避免长时间高温破坏营养。使用竹叶或荷叶包裹可增加植物活性成分溶出。
单次食用不超过100克,搭配蔬菜水果促进消化。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粽子,高血压患者避免咸肉粽。
用蒜泥、醋、柠檬汁替代白糖、蜂蜜,减少糖分摄入。自制低盐酱油蘸料可控制钠含量,避免市售高糖高盐酱料。
食用后适当散步帮助消化,肠胃功能较弱者可分次少量食用,冷藏粽子需彻底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