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目赤咽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状。蒲公英全草可入药,其根、叶、花均可食用或药用,主要有抗菌消炎、保肝利胆、促进消化等作用。
蒲公英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等。可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煎汤内服,或捣烂外敷患处。脾胃虚寒者慎用。
蒲公英能疏通乳腺管,消除乳腺淤积,对急性乳腺炎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效果显著。可用鲜品捣汁温服配合局部热敷,或配伍夏枯草、浙贝母等药物。哺乳期使用需咨询医师,避免影响乳汁分泌。
蒲公英中的蒲公英苦素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分解脂肪,改善肝胆功能。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胁痛腹胀,常与茵陈、金钱草同用。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可能诱发胆绞痛。
蒲公英的钾盐含量较高,能增加尿液排出,对尿路感染导致的小便灼热、尿频尿急有缓解作用。可配伍车前草、白茅根煎服。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
蒲公英嫩叶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钙、铁等矿物质,可凉拌或做汤食用。根经烘焙后可替代咖啡,富含菊糖等益生元成分。采集野生蒲公英需确认无农药污染,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应少量尝试。
使用蒲公英需注意体质辨证,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药用建议煎服剂量为9-15克,鲜品用量可加倍但不宜超过60克。蒲公英制剂可能增强利尿药、降糖药效果,联合使用需监测相关指标。孕妇使用应咨询医师,儿童建议采用食疗方式。保存干品需防潮防蛀,鲜品冷藏不宜超过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