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危害,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肠黏膜损伤、继发感染甚至增加肿瘤风险。
慢性腹泻持续超过4周时,肠道吸收功能会逐渐受损。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容易引发低钾血症、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导致体重下降、贫血、夜盲症。反复腹泻刺激肠黏膜可能诱发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肛周皮肤糜烂或痔疮加重。
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腹泻可能继发艰难梭菌感染,出现发热、血便。炎症性肠病患者腹泻伴随腹痛、里急后重,肠黏膜反复修复过程中异型增生概率升高。儿童慢性腹泻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易出现脱水性谵妄。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腹泻可能加速原发病进展。
建议每日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避免高脂、高乳糖及辛辣食物,优先选择低渣饮食。可适量补充补液盐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需遵医嘱。若出现体重骤降、黏液脓血便或持续发热,应及时进行肠镜与粪便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