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S评分指标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指数、肺部影像学表现、气管吸出物培养、肺部浸润进展等7项核心指标。CPIS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缩写,主要用于评估患者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
体温是CPIS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2摄氏度。体温超过38.3摄氏度或低于36摄氏度均可获得相应分值。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持续高热往往提示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临床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导致的误判。
白细胞计数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正常值为4-10×10^9/L。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均可获得CPIS评分,其中白细胞减少可能提示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细菌性肺炎有较高提示价值,但需排除其他引起白细胞异常的疾病。
气管分泌物的性状和量是评估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依据。脓性分泌物提示细菌感染可能,需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分泌物的颜色、粘稠度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分泌物的突然增加可能提示感染加重或新发感染。
氧合指数是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正常值大于300mmHg。氧合指数下降反映肺换气障碍程度,是评估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氧合指数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胸部X线或CT显示的肺部浸润影是CPIS评分的关键指标。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提示感染活动,多叶受累或空洞形成提示病情严重。影像学表现需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注意鉴别非感染性肺部病变。
气管吸出物培养阳性可获得CPIS评分,培养结果有助于明确病原学诊断。定量培养可提高特异性,但需注意标本采集质量。培养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解读,避免过度依赖实验室检查。
肺部浸润影的快速进展是CPIS评分的重要指标,提示感染控制不佳或出现并发症。需警惕多重耐药菌感染或非典型病原体可能。影像学复查频率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确定。
CPIS评分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各项指标应客观准确记录。评分结果有助于指导抗生素使用和评估治疗效果,但不能替代临床综合判断。对于疑似肺部感染患者,建议完善相关检查并动态监测评分变化,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出现评分升高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