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材料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与甲醛、苯系物、粉尘、霉菌、刺激性气体等污染物有关。装修后若出现咽痛、咳嗽、鼻塞等症状,需警惕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
甲醛是装修板材和胶黏剂的常见成分,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充血水肿。长期接触可能诱发慢性咽炎或过敏性鼻炎,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喉咙灼痛。建议使用甲醛清除剂,并保持通风3-6个月。
油漆、涂料中的苯和二甲苯会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局部免疫力。接触后可能出现头晕伴咽喉不适,严重时可引发支气管痉挛。活性炭吸附配合空气净化器可加速污染物分解。
施工产生的石膏粉、木屑等颗粒物会附着在鼻腔和气管,机械性刺激引发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粉尘中可能混合曲霉菌孢子,增加真菌性鼻窦炎风险。佩戴N95口罩能有效防护。
潮湿环境下的墙纸胶、硅藻泥易滋生链格孢霉等微生物,其孢子可诱发过敏性肺炎。典型症状包括低热伴喘息,胸片可能出现间质性改变。使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50%以下可抑制繁殖。
混凝土添加剂释放的氨气会形成碱性气溶胶,直接腐蚀呼吸道纤毛。急性暴露可引起声带水肿导致声音嘶哑,慢性接触可能进展为喉炎。种植绿萝等植物可部分吸收氨气。
装修后应每日开窗通风2-3次,优先选择水性涂料和E0级板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呼吸道症状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孕妇、儿童及哮喘患者应避开装修现场,必要时可临时居住其他场所直至空气质量达标。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使用HEPA滤芯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减少悬浮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