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术是通过手术将肠管引出腹壁形成人工开口的技术,主要用于解决肠道梗阻、创伤或疾病导致的排泄问题。主要类型有回肠造口、结肠造口、泌尿造口等,适用于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先天性畸形等患者。
肠造口术通过切除病变肠段或将健康肠管直接固定于腹壁,使肠内容物经造口排出体外。术中需分离肠系膜血管,保留足够血供,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腹壁各层。术后造口黏膜呈现鲜红色,需定期评估血运情况。
结直肠癌需全直肠切除时需永久性造口,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可行暂时性造口缓解症状。肠梗阻患者若无法一期吻合,需造口过渡。新生儿先天性无肛症需紧急造口建立排泄通道。部分盆腔放疗后肠瘘患者也需造口转流。
需使用造口袋收集排泄物,每日观察造口颜色及周围皮肤状况。更换造口袋时应测量造口直径,裁剪合适的底盘开口。排泄物刺激性强的回肠造口需使用防漏膏保护皮肤。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防止造口旁疝发生。
造口狭窄可能需手指扩张或手术修正,造口脱垂需手法复位后佩戴腹带固定。造口旁疝较大时需网片修补,皮肤黏膜分离需清创后使用藻酸盐敷料。电解质紊乱常见于高流量造口,需口服补液盐调整。
术后2周开始练习造口自我护理,包括测量、裁剪、粘贴全套流程。营养师会指导低渣饮食过渡方案,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参加造口联谊会可获取心理支持,多数患者3-6个月后可恢复轻工作。
肠造口术后应选择无核无籽的烹饪食材,避免芹菜、玉米等粗纤维食物直接刺激造口。沐浴时可用防水贴保护造口,游泳前需更换迷你造口袋。定期随访评估造口功能,携带造口护照记录护理情况。出现造口出血、剧烈疼痛或24小时无排泄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