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预防禽流感可通过避免接触活禽、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管理、增强免疫力、及时就医等措施实现。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尽量减少前往活禽市场或养殖场,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及其排泄物。接触禽类后需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处理禽类食材时需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病毒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在进食前和如厕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需及时丢弃。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定期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禽肉和蛋类需彻底煮熟后食用,烹饪温度需达到70摄氏度以上。生熟食品需分开处理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不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食用未煮熟的动物血液制品。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豆制品。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
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时,需立即佩戴口罩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有禽类接触史者需主动告知医生,遵医嘱进行咽拭子检测。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
预防禽流感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饲养禽类的农户需做好养殖场消毒和疫苗接种工作。出现禽类异常死亡情况时,应及时向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禁止私自处理或食用病死禽类。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以降低混合感染风险,但需注意流感疫苗不能预防禽流感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