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容易发生在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长期吸烟饮酒以及高龄人群中。脑溢血通常由血管壁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脑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壁在高压冲击下可能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日常需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脑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壁斑块破裂可能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这类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血脂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同时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等诱因。
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如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薄弱处容易在血压波动时破裂。部分患者可能前期无症状,或出现癫痫样发作。确诊需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可考虑介入栓塞术或手术切除治疗。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可能引起血压骤升。这类人群脑血管脆性增加,出血风险显著升高。戒烟限酒是关键预防措施,突发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排查。
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血管弹性降低且修复能力下降。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病,轻微外伤或便秘用力都可能诱发脑溢血。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避免突然体位改变等危险动作。
预防脑溢血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保持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饮食上控制钠盐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等。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冬季注意头部保暖,如出现突发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有脑卒中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脑血管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