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刺激皮肤可通过冷敷、保湿修复、药物替代、就医调整等方式缓解。皮肤刺激通常由药物成分过敏、使用方法不当、皮肤屏障受损、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生理盐水或冷藏毛巾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红肿灼热,每次持续10分钟,每日重复2-3次,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
使用含神经酰胺的医用敷料或凡士林修复皮脂膜,每日涂抹3次,避开破损部位。皮肤屏障修复有助于降低药物渗透刺激。
刺激性药物可能与丙酸氯倍他索、维A酸等成分有关,表现为灼痛脱屑。可遵医嘱更换为氢化可的松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温和制剂。
持续刺激可能合并接触性皮炎或继发感染,伴随渗出结痂。需停用原药物并进行细菌培养,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口服氯雷他定。
避免搔抓刺激部位,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恢复期暂停使用含酒精护肤品。若72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水疱发热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