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斜脑膜瘤术后并非一定会发生细菌感染,但存在一定概率的感染风险。术后感染可能与手术创伤、术后护理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规范操作和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岩斜脑膜瘤手术属于颅底高风险手术,术中开放硬脑膜或鼻窦腔可能增加细菌入侵机会。常见感染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皮肤定植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院内感染菌。术后早期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严重时可进展为脑膜炎或颅内脓肿。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皮肤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患者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或污染敷料。
免疫功能受损、糖尿病控制不佳或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感染风险较高。这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非典型感染表现,如低热、意识模糊等,需加强监测并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罕见情况下,耐药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治疗困难,此时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如使用万古霉素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卡泊芬净注射液。术后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时,需立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评估。
术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保持均衡饮食以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擤鼻以减少颅压波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感染风险。若发现切口渗液、持续头痛或视力变化,须及时联系主刀医生进行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