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通常会影响骨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骨骼损害。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主要侵犯骨髓及骨骼系统。
恶性浆细胞会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刺激破骨细胞过度活跃,加速骨吸收。同时肿瘤细胞直接浸润骨小梁,形成虫蚀样骨质缺损。典型表现为脊柱、骨盆等扁骨的多发性溶骨性病变,X线可见穿凿样骨缺损。
早期可能出现腰背疼痛、骨痛等症状,骨密度检测显示T值低于-2.5。随着疾病进展,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胸腰椎交界处。部分患者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体型改变。
长骨病理性骨折多发生在股骨、肱骨等承重部位,骨折端可见锯齿状不规则断面。约60%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骨质损害,肋骨骨折可能引发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入血,导致血钙超过2.75mmol/L。表现为多尿、烦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心律失常。需紧急降钙治疗并加强水化。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针对局限性骨损害可考虑放射治疗,疼痛明显时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物。日常需避免跌倒,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骨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骨质破坏及时干预。建议保持适度日照,每日补充元素钙800-1000mg,维生素D400-800IU。避免提重物、剧烈旋转等可能引发骨折的动作,睡硬板床减少脊柱负荷。出现持续骨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