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60470次浏览

慢性肾衰竭是危害健康的一种疾病,会因为很多的原因发病,比如患有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脏自身的病变,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等的疾病。另外如果长期的患有高血压,患有继发于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尿路梗阻等疾病,也会引起慢性肾衰竭,所以治疗时要综合考虑。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肾衰竭一发生就意味着患者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大问题。肾脏的功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衰竭,需要查看原因,进行合理治疗,才可以更好的控制住病情,可以一起来看下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1、急性肾衰竭
  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刮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就会引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2、慢性肾衰竭
  由于长期损害肾小球,肾脏逐渐失去功能。晚期肾功能衰竭是最常见的肾衰竭原因。
  3、肾脏本身的病变
  这类引发的肾衰竭大约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70%以上。如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肾囊肿、肾动脉狭窄、肾小管酸中毒、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4、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如慢性肾盂肾炎,反复细菌感染致使肾脏发生纤维化萎缩、失去肾功能
  5、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病,使肾脏的肾小球受损硬化、肾脏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6、继发于系统性疾病
  常见如红斑狼疮性肾衰竭引起的肾衰竭。
  7、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肾病晚期,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基底膜进行性增厚,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痛风性肾病晚期也可导致肾衰竭。
  8、慢性尿路梗阻
  由于长期慢性尿路梗阻,致正常尿液不能及时排除体外,造成双肾盂积水、直接影响肾功能,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则会使肾功能受损造成肾衰竭。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因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也要注意不能忽略此种疾病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相关推荐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会使生活质量受影响,也可能造成胃肠道损害。慢性肾衰竭若是发展成尿毒症,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肾衰竭有哪些后遗症
慢性肾衰竭可引起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治疗。
血bun正常值
血bun正常值临床上用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参考数值。
慢性肾衰吃什么水果
慢性肾衰可以多吃一些苹果、桑葚、黑加仑以及火龙果等水果,这些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高,且都属于低钾类的水果,适宜于慢性肾衰患者食用。可以改善慢性肾衰所致的便秘、贫血等症状,同时还能够达到补肝益肾的作用。
慢性肾衰竭如何护理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该摄入低蛋白的饮食,以此来减轻代谢产物的产生,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这样才会减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是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脂肪可以供给人体足够多的摄入热量,还可以防止蛋白质为提供热量而进行分解,从而有效地减少蛋白质的消耗等护理。
慢性肾衰竭透析副作用有哪些
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眼前发黑、胸闷气短。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在尿毒症的状态下,或者严重的高钾血症、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的时候,患者才会考虑进行透析治疗。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来维持生命。透析过程患者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眼前发黑、胸闷气短的症状。
语音时长 02:29

2018-09-30

50452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个挑战,对病人也是一个挑战,它是在所有疾病中,饮食控制比较严格。所以,病人是比较痛苦的,但是总体上就是要遵循清淡、正常的饮食原则。但是慢性肾脏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饮食控制方案。早期肾脏病的饮食控制范围相对不严格,患者遵循低盐清淡为主。如果慢性肾衰竭到中期、终末期,这时就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患者就要低蛋白饮食;但做到低蛋白,患者一定要去专科就诊,或者咨询营养师。慢性肾衰的饮食,有时和高血压、糖尿病相违背。如果病人一旦到透析,饮食控制的管理方法又不同:透析后要鼓励病人多吃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优质蛋白指动物蛋白,比如肉、蛋、奶。如果病人尿量正常,就不用限制水的摄入;如果病人一旦到透析,而尿不出来,就要限制水量摄入。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肾病、肾衰竭病人都不能多喝水。透析肾衰竭的病人饮食管理误区很多,所以建议患者如果有肾衰竭的情况,一定要看专科,在专业的饮食指导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饮食管理方法。
语音时长 02:46

2018-09-29

53006次收听

03:35
慢性肾衰竭饮食注意什么
慢性肾衰竭饮食注意要遵循低盐,清淡、正常的饮食,根据慢性肾脏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饮食控制方案,具体分析如下:早期肾脏病的饮食控制范围相对不严格,患者遵循低盐清淡为主。慢性肾衰竭到中期、终末期,这时就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就要低蛋白饮食。做到低蛋白,患者一定要去专科就诊,或者咨询营养师。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有时和高血压、糖尿病相违背。如果病人一旦到透析,饮食控制的管理方法又不同:透析后要鼓励病人多吃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肉、蛋、奶。如果病人尿量正常,不用限制水的摄入。病人透析,尿不出来,就要限制水量摄入。
慢性肾衰竭是什么病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肾脏功能的减退疾病,当患者肾脏不能代偿时,很多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这时叫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很多: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小球疾病。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肾病造成肾衰竭也很多。三、高血压,高血压的病人动脉硬化,除了脑动脉硬化、心脏的冠脉硬化以外,肾脏的动脉也会硬化。因为心脏动脉硬化、堵塞以后可以放支架,肾脏也可以出现动脉硬化,可以出现肾功能的衰竭。
语音时长 01:12

2018-09-21

47976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是什么引起的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目前糖尿病肾病已经排到第二位;第三位是高血压,它也可以造成肾功能的衰竭;还有一些疾病,如红斑狼疮这些继发性的疾病也可以造成肾功能衰竭;还有一些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也可以出现肾功能的衰竭;还有一些药物,比如一些抗菌素、做增强ct的造影剂,这些药物也可以造成肾功能衰竭;还有一些中成药物,也可以造成肾功能衰竭,比如龙胆泻肝丸。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随便吃药,要听从大夫的吩咐。
语音时长 01:13

2018-09-21

64890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分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五期。第一期就是慢性的肾脏病,前三期症状不明显,第四期开始出现比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症状。尿毒症期也就是第五期的时候,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症状会更加明显。也可以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来分期。
语音时长 01:39

2018-09-21

52635次收听

02:25
慢性肾衰竭分几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可以分五期,在第一期到第三期时,症状都不是特别明显,不到医院检查一般无法发现,到第四期时可能有一些症状出现,可能有消化道的症状或血液系统的症状;到第五期时,叫尿毒症期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这时候的病人症状会更明显。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一期的时候就能看到有血尿、尿蛋白,虽然是慢性肾脏病第一期,这时的肾功能是正常的,肌酐也正常。第二期是肾小球的滤过降低,正常人在90以上,如果在60到89之间,叫肾功能不全。第三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在59到30,第四期是29到15,最后一期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即终末期。
01:53
高血压与慢性肾衰的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系,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有时是相互影响,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可能造成肾功能的衰竭。因为动脉硬化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后,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高血压,肾脏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部位,肾功能衰竭时血流量减少,机体产生的升血压物质会增多,这时患者应控制好血压,尽量减小对肾脏的损害,病人从肾功能不全到尿毒症,再发展到需要透析的时间就会延长一些,所以高血压可以加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延缓肾衰竭。
02:17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包括尿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伴随血压增高、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疾病会发展到尿毒症这种程度,会引起来尿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伴随血压增高、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问题。患者需要引起来重视,通过相关检查来评估患者具体的病情、病因,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延缓肾脏疾病恶化的速度。通过药物、生活、饮食方面的综合调理来预防慢性肾衰竭发展为尿毒症。平时在生活方面注意不能熬夜、过度劳累以及预防受凉感冒。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这个原则,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定期的随诊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02:21
慢性肾衰竭能做透析吗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有三种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现在血液透析发展的比较快,而且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做血液透析病人比较多,绝大部分病人都可以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些病人不太适应做血透析治疗,如有精神症状的病人,血液透析时有一部分血液在体外循环,如果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会比较危险。血小板太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也不建议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给病人注射肝素防止血液凝固。严重心衰的病人也不建议做血透析,因为患者的心脏无法承担体外的血液再搏回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