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通常是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状态。主要有睡眠潜伏期延长、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功能障碍等表现。
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可视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可能与睡前过度兴奋、环境光线过强、焦虑情绪等因素有关。建议保持卧室黑暗安静,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若由焦虑症引起,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等药物。
夜间觉醒超过2次或清醒时间超过30分钟属于异常。常见原因包括夜尿症、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建议睡前限制液体摄入,避免摄入咖啡因。存在呼吸暂停症状者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必要时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成人睡眠时间持续少于6小时可能提示失眠。生理性原因包括作息紊乱、倒班工作等,病理性原因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等疾病。建议固定作息时间,疼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镇痛药物。
主观感受睡眠浅、多梦或未恢复精力。可能与应激事件、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有关。推荐进行放松训练,抑郁症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
因夜间失眠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或嗜睡。需排除发作性睡病、药物副作用等情况。建议午休不超过30分钟,避免日间补觉影响夜间睡眠节律。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唑吡坦片改善睡眠质量。
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固定起床时间,包括周末;卧室仅用于睡眠,避免在床上进行工作、娱乐等活动;保持适宜室温与湿度;晚餐不宜过饱,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若自我调节无效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完善多导睡眠图等检查明确病因。长期失眠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