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疼痛、心血管症状、体重变化等。这些症状可能掩盖情绪问题,导致误诊或漏诊。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等问题。部分患者表现为昼夜节律紊乱,白天嗜睡而夜间清醒。睡眠质量下降会加重疲劳感和认知功能减退,形成恶性循环。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调有关。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环境,避免午睡过长。
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是典型表现。部分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这与抑郁引发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可尝试少食多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若症状持续需排除消化道疾病。
非特异性头痛、背痛或关节痛多见,疼痛部位常游走变化。疼痛程度与躯体检查结果不符,常规止痛药效果不佳。抑郁会降低痛阈,同时疼痛又加重抑郁情绪。需注意与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老年常见病鉴别。
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常见,部分患者伴有血压波动。心电图检查多无异常,但患者主观不适感强烈。长期应激状态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风险增加。建议监测血压心率,避免过度关注躯体不适。
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都可能发生。食欲减退型患者可能伴有营养不良,而情绪性进食者可能出现血糖血脂异常。需定期测量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突然的体重变化还需排除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
老年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具有非特异性,容易与慢性病混淆。建议家属关注老人情绪变化,记录症状发生规律,避免过度医疗检查。鼓励参与社交活动,保持适度运动,必要时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帮助。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