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灶定位主要通过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等技术综合判断。
常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可记录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异常放电,头皮电极能初步定位大脑半球异常区域,但空间分辨率有限。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捕捉临床发作与电生理变化的对应关系,对颞叶癫痫的定位价值较高。发作期脑电图起始模式对定位致痫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能识别海马硬化、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等结构性病变。3T磁共振采用特殊序列可发现微小病灶,如灰质异位或肿瘤。弥散张量成像可显示白质纤维束异常,灌注加权成像能检测发作间期局部血流改变。影像学阴性不能排除癫痫可能。
神经心理学测试可发现记忆、语言等高级皮层功能缺损,辅助定位优势半球。Wada试验通过颈动脉注射异戊巴比妥暂时抑制单侧大脑功能,评估语言和记忆优势半球。皮层电刺激在手术中直接定位功能区,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可显示默认模式网络异常,任务态功能磁共振能定位语言、运动等皮层功能区。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变化可反映神经元活动,与脑电图结果相互验证。磁共振波谱分析能检测致痫区代谢物浓度异常。
脑磁图通过检测神经元电流产生的磁场定位致痫灶,时间分辨率达毫秒级,空间分辨率优于脑电图。偶极子源分析可三维重建异常放电起源,对新皮层癫痫定位价值显著。脑磁图与磁共振融合技术能实现解剖与功能精准对应。
癫痫术前评估需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结合发作症状学、电生理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等诱发因素,严格遵医嘱用药。术前需完成详细的神经功能评估,术后仍需长期随访脑电图并监测药物浓度。饮食建议采用生酮饮食等特殊膳食模式前需咨询专业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