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可能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有关。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抖动,频率为4-6次/秒,典型表现为搓丸样动作。震颤多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情绪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部分患者可伴有下颌、嘴唇、舌头的震颤。
肌强直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均匀增大,类似弯曲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若同时伴有震颤,则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称为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可导致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还可引起颈肩部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小和速度变慢。患者可出现写字过小征,步态拖曳,转身困难,起床、翻身等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冻结现象,即在行走时突然无法迈步,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缓解。
姿势平衡障碍多出现在疾病中晚期,表现为站立时身体前倾,行走时步态不稳,步幅变小,步伐加快呈慌张步态。患者容易在转身或改变方向时失去平衡而跌倒,严重者需依靠轮椅活动。这种症状与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缺失有关。
非运动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感觉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便秘、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焦虑、幻觉等。睡眠障碍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失眠等。感觉障碍包括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等。
帕金森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太极拳、散步等,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预防便秘。家属需注意居家安全,移除障碍物,预防跌倒。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