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后期发现梅毒可能会传染给孩子。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若孕妇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及时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孕妇在妊娠期感染梅毒且未接受治疗时,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尤其在妊娠16周后胎盘血管形成更完善时传播风险增加。胎儿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早产或出生后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骨骼异常等先天性梅毒症状。孕晚期确诊梅毒后立即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断90%以上的母婴传播。治疗方案需根据孕妇梅毒分期制定,通常采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对青霉素过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替代方案。
少数情况下,即使孕晚期接受规范治疗,仍可能存在母婴传播风险,这与治疗时机、药物剂量及个体免疫状态有关。若孕妇在分娩前4周内才确诊梅毒,胎儿感染概率相对较高。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者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预防性治疗。哺乳期梅毒患者若无乳头破损可正常哺乳,但需确保母亲已完成全程治疗且无传染性。
梅毒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血清学监测,避免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新生儿随访需持续至18个月,监测血清抗体转阴情况。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配合医生完成全程治疗是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若孕期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