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梅毒需重点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是关键。固定性伴侣并确保双方完成梅毒检测可降低感染风险。高危人群包括多性伴侣者、男男性行为者及性工作者。
正确使用避孕套可减少黏膜接触感染概率,但无法完全阻断梅毒传播,因皮损可能存在于避孕套未覆盖部位。避免口交、肛交等高风险性行为方式,接触体液后需彻底清洁。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防护操作,防止职业暴露。孕妇应孕早期筛查,阳性者需青霉素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性活跃人群建议每年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高危人群每3-6个月筛查一次。筛查包含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如RPR)和特异性抗体试验(如TPPA)。早期发现可通过青霉素注射彻底治愈。
确诊后需立即接受苄星青霉素肌注治疗,性伴侣应同步检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医生确认治愈。晚期梅毒可能需多次疗程,需配合脑脊液检查评估神经梅毒。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可辅助预防感染。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等可疑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医疗机构需对献血者、手术患者严格执行梅毒筛查,阻断医源性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