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怀孕前应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包括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如RPR或TRUST)和特异性抗体试验(如TPPA或TPHA)。梅毒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并及时治疗,避免母婴传播风险。
梅毒筛查通常在孕前3-6个月进行,若结果为阳性需进一步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非特异性抗体试验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反应素判断感染状态,特异性抗体试验则确认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两种试验联合使用可提高准确性,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确保疗效。完成治疗后仍需监测抗体滴度变化,直至分娩。
备孕期间发现梅毒感染应推迟怀孕计划,待完成治疗且医生评估无传染性后再考虑受孕。孕期梅毒筛查纳入常规产检项目,孕早期、孕晚期各检测一次。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妊娠期治疗可有效降低胎儿感染概率,但需注意吉海反应可能诱发宫缩。分娩后新生儿需接受血清学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母乳喂养通常不受限制。
计划怀孕夫妇双方均应进行梅毒筛查,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若既往有梅毒感染史,孕前需复查抗体滴度并咨询专科医生。避免共用注射器、纹身器械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备孕检查还应包括HIV、乙肝等其他传染病筛查,全面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