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可能由直接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皮肤黏膜破损、母婴垂直传播、潜伏病毒激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预防传播、症状管理等方式干预。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分泌物传播。病毒可经接吻、共用餐具或亲密接触进入健康个体的口腔、生殖器等部位。感染后可能出现局部灼热感、簇集水疱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等外用药物抑制病毒复制,严重时需口服伐昔洛韦片。
当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易被重新激活。长期压力、疲劳、艾滋病或化疗等因素可导致免疫力降低,表现为口唇周围反复出现疼痛性水疱。治疗需联合使用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并配合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更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过度日晒、外伤或美容注射可能导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病毒通过微小创口侵入引发感染。典型症状为红斑基础上出现透明小水疱。护理时可用生理盐水湿敷,配合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抗病毒。
孕妇分娩时若存在生殖器疱疹活动性感染,可能经产道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新生儿感染可表现为皮肤疱疹、角膜炎甚至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预防需在妊娠晚期进行病毒筛查,必要时采用剖宫产并给予新生儿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预防性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会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发热、月经或紫外线刺激时,病毒可沿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表面引发表皮细胞感染。复发期可观察到口周成簇水疱伴刺痛感。除抗病毒治疗外,可辅以赖氨葡锌颗粒促进黏膜修复。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饮食宜选择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等食物。恢复期需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复发频繁者建议定期检测免疫功能。出现高热、疱疹扩散或眼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