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中使用线兜住(挂线疗法)主要是为了引流脓液、促进瘘管愈合并防止肛门括约肌损伤。挂线疗法通过弹性或非弹性材料的持续切割作用,逐步分离瘘管组织,同时避免一次性切开导致的肛门失禁风险。
挂线疗法在肛瘘手术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将特殊材质的线穿过瘘管内外口并固定,利用线的机械压力缓慢切割瘘管壁,形成慢性炎症反应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这一过程可持续引流分泌物,减少感染复发概率。挂线期间线材会逐渐收紧,医生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张力,直至瘘管完全剖开。该方法能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受影响较小。对于合并脓肿的患者,挂线还能保持引流通道开放,避免脓液积聚。
部分特殊情况下可能采用改良挂线技术。比如对瘘管位置较深的患者,会配合使用松弛挂线法分期处理;若存在多条瘘管分支,可能需多根线同时挂置。挂线材料选择也影响疗效,传统丝线易导致剧烈疼痛,现多改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减轻不适。术后需定期换药观察挂线松紧度,线体通常保留2-8周直至瘘管完全切开。
肛瘘术后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坐浴2-3次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挂线期间出现线体松动、异常出血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复诊。术后1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久坐,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