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肛肠科 > 外科 > 肛瘘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4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背部出现黑斑可能与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真菌感染、黑色素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防晒护理、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部分人群因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细胞功能异常,表现为背部对称性分布的咖啡斑或雀斑样皮损。此类黑斑通常出生即有或青春期显现,无痛痒症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若影响美观可考虑激光祛斑,但需注意术后严格防晒避免复发。
长期日光暴晒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增生,形成晒斑或老年性黑子。此类黑斑边界清晰呈棕褐色,多分布于肩背等暴露部位。日常需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配合维生素E乳膏外用。严重者可选用氢醌乳膏或维A酸乳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甲状腺疾病可能导致黄褐斑,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灰褐色斑片。可检查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功能,确诊后使用氨甲环酸片、谷胱甘肽片等口服,联合传明酸精华液局部涂抹。治疗期间需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
花斑癣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背部散在的白色或褐色鳞屑斑。确诊需进行真菌镜检,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洗剂,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日常应保持皮肤干燥,衣物需定期消毒暴晒。
快速增大、形状不规则的黑斑需警惕恶性可能,常伴随瘙痒、出血等症状。皮肤镜检查可初步判断,确诊需病理活检。早期可通过扩大切除术治疗,晚期需结合达卡巴嗪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此类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
日常需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免用力搓揉患处。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深色蔬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但出汗后应及时清洁背部。若黑斑在1-2个月内突然增大或颜色加深,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
前列腺炎可能会引起尿急。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尿急是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与炎症刺激膀胱颈和尿道有关。
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骤,尿急症状较为明显,可能伴随尿频、排尿疼痛、会阴部胀痛等表现。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尿急症状可能反复出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排尿不畅、尿后滴沥等现象。尿急的发生与前列腺充血水肿压迫尿道、炎症介质刺激膀胱三角区等因素相关。
少数情况下尿急可能由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如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等。这些疾病虽然也会导致尿急,但通常不会伴随前列腺炎特有的会阴部不适或射精疼痛等症状。需要结合前列腺液检查、尿常规等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前列腺炎患者出现尿急症状时,应避免憋尿、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通过前列腺按摩、热水坐浴等物理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适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炎相关症状。
孩子不想吃饭没胃口可能与饮食习惯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
孩子长期挑食偏食或餐前食用过多甜食会导致正餐食欲下降。家长需规律安排三餐时间,减少零食供应,避免用强迫方式喂食。可尝试将食物做成趣味造型,增加孩子进食兴趣。培养固定就餐环境,避免边玩边吃等不良习惯。
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会影响食欲。表现为餐后腹胀、大便异常。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蠕动。避免食用油腻难消化食物,适当补充山楂、陈皮等助消化食材。
锌元素不足会降低味觉敏感度,铁缺乏可能导致异食癖。建议检测血清水平,确诊后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充剂。日常多吃牡蛎、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入学适应不良、家庭矛盾等压力会抑制食欲。家长需避免在餐桌上批评孩子,营造轻松就餐氛围。对于焦虑明显的儿童,可寻求心理干预。通过游戏疗法缓解情绪,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七星茶颗粒辅助调理。
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疾病急性期常伴随食欲减退。若伴随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缓解症状,感染控制后食欲多能自行恢复。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需长期管理。
家长应记录孩子饮食日记,观察伴随症状与持续时间。保证每日适量运动促进代谢,烹饪时注意色香味搭配。若食欲不振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需及时就诊儿科或消化内科排查器质性疾病。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开胃药物,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膳食干预。
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等,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诺氟沙星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治疗。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急性胃肠炎早期多表现为胃部不适,胃黏膜受刺激后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胃液,严重时可伴随胆汁。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通常持续1-2天,细菌性胃肠炎呕吐更频繁。治疗时可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呕吐剧烈者需禁食4-6小时,分次少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
肠蠕动亢进导致阵发性脐周绞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泻每日可达10余次,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状,细菌感染时可见黏液脓血。诺氟沙星胶囊对细菌性腹泻有效,盐酸小檗碱片可抑制肠道分泌。需避免进食高脂高纤维食物,腹泻严重时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病原体毒素吸收可引起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伴随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易出现意识模糊。物理降温无效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乏力症状与脱水、能量消耗有关,恢复期应保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3天。沙门菌、志贺菌污染食物后引发细菌性胃肠炎,多伴有里急后重感。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病毒性以对症为主,细菌性可选用诺氟沙星胶囊。患者餐具应煮沸消毒,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进食生冷、变质食物或暴饮暴食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过量酒精、辛辣刺激食物可造成化学性损伤,乳糖不耐受者饮用牛奶易诱发腹泻。发病初期建议食用米汤、藕粉等流质,症状缓解后过渡到稀饭、面条。恢复期2周内避免海鲜、生冷果蔬,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帮助黏膜修复。
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腹部保暖,每日监测尿量预防脱水。恢复期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避免过早摄入粗纤维食物。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食品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冰箱冷藏食品不宜超过3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