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心脏负荷增加、电解质紊乱、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孕期激素波动和血容量增加会直接改变心脏电生理活动,而缺铁或甲状腺疾病可能间接诱发心律问题。
妊娠期孕酮和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些激素会增强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增高。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率可超过100次/分,通常表现为轻微心悸,无须特殊处理。若伴随胸痛或晕厥需排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孕期血容量增长可达到非孕期的150%,心脏每搏输出量相应增加,心肌耗氧量上升可能诱发房性早搏。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还会抬高膈肌,改变心脏位置,这种机械性刺激可能引发偶发室性早搏,多数在产后自行消失。
妊娠剧吐或饮食摄入不足会导致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不稳定,可能引发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呕吐孕妇可能出现QT间期延长,需监测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
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低于110g/L,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会迫使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长期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孕妇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需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并增加动物肝脏摄入。
妊娠期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可能诱发Graves病或桥本甲状腺炎。甲亢时甲状腺素过量会直接刺激心肌,引发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必要时使用丙硫氧嘧啶片控制甲亢。
孕妇应每日监测静息心率,避免浓茶和咖啡因摄入,保证每日摄入含钾丰富的香蕉和橙子。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需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轻度心律失常可通过左侧卧位缓解,严重病例需在心内科和产科联合监护下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